青年志愿者,一个看似遥远又易得到的称谓。一抹红心,一叶和平鸽,简单到让心为之跳跃,深刻到让思绪为之翱翔。当我接过老师手中的绿布衫,那耀眼的Youth Volunteer标志让我瞬间转换了角色,感受到另外一种医务工作者的状态。 接到通知去门诊做志愿者后,我的第一想法是“我不行吧,什么都不会”,什么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这种高尚的想法未曾出现。当头脑冷静下来才意识我只是现在不会,难道要一辈子不会?带着这种想法我开始收集资料做个有所准备的志愿者。开始时打了很多电话咨询门诊朋友他们常遇到的问题,志愿者能帮助的范围,是否有特殊的应急预案等等。后来发现道听途说并不能深刻提高我对门诊认识,于是每天下班后我就去门诊、各住院部、和影像楼“逛街”,因为自身方向感很差才觉得更难记住导医的路线。我就一遍遍走,一遍遍地记,只希望能为患者指出一条最佳就医路线。 七点我简单吃过早饭早早到达门诊楼。高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基本情况,据说最高门诊量可达四千七八,我看着寥寥无几的病人不以为然。但当时间慢慢推移,才发现那是真的。八点半后大量的人从正门涌入,我周围两三步外都是人。我试图维持我周围的秩序却无能为力,而门诊老师那边却井然有序。请教后才明白,要用“心眼”去辨别需要帮助引导的人,往往是那些不知所措的就诊者才导致人员滞留,造成混乱。渐渐有了头绪,我能帮助的人越来越多,我也不再觉得门诊大厅太过寒冷,心里也热乎起来。当发现别人用寻求帮助的眼神望着我,我恨不得能帮他一下把病看好。 期间,有一位家长领着九岁孩子问我孩子甲状腺有问题是去儿科挂号还是去甲状腺外科,这真是把我问住了,我以为是去甲状腺外科。护士长交代过不清楚的问题一定不要猜测,所以我带他们咨询了有经验的老师。老师说12岁以下的儿童建议去儿科诊治,听取医生意见后再决定是否需要专科治疗。这让我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严谨,要学习的太多,想当然往往会给别人带来麻烦。还有很多在病房从未接触过的问题,在这四小时里渐渐明了。所以,与其说我在志愿帮助别人,倒不如说我在悄悄收获经验和力量来得实在。原来在病房中解答不了的门诊问题我现在可以一一解答了,这让我以后在工作中更加自信。 一上午的热心付出也让我体会到门诊护士的辛劳。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面对比自己都焦躁不安的就诊者,能不累吗?但是他们还是在尽量理解就诊者、照顾到他们的心情。萍水相遇,陌路相逢,护士的微笑是给予就诊者最好的见面礼吧。这让我想起贴吧里一楼主拍的一位门诊护士小心翼翼搀扶老人下楼,楼主发帖子表示很感动。有跟帖说这在我们医院很常见,我也觉得这种风气很好。但偏偏有好事者说这是做作虚伪,诸如此类批评到医院所有的不对。我不禁想要问问,假设搀扶老人的是农民或者其他便衣的人还会如此吗,是不是弃去这身白衣才能得到公平的待遇?请社会也用心体会这群充满朝气的奉献者吧,莫伤害一个向陌生人伸出援手的人。 付出不求回报,但付出必有回报。回报可能不是在眼前,不是在当下,但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会享用到曾经所付出的一切。有生之年我愿意一次次接过前辈手中的绿布衫,一次次志愿,一次次付出,一次次收获,一次次参透志愿者的内涵。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收藏】 【推荐】 【关闭】 【返回顶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