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19:51,接到护士长电话:“宝照,院里报名应急救援队,你报名吗?”我不假思索说:“护士长,我报名!”护士长:“有可能随时出任务,你得做好准备。”我说:“好的,老师,没问题。”因为担心随时可能出发,孩子接受不了,就故作镇定地告诉孩子:“妈妈告诉你们一件事情,因为现在疫情比较严重,妈妈有可能随时出发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果妈妈出发了,你俩在家一定好好学习,好好吃饭,任务完成了我就尽快回家。”俩孩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紧紧抓住我的手。大女儿说:“妈妈,你走的时候一定告诉我。”二女儿说:“妈妈,你走的时候不要告诉我,给我留张纸条就行,要不然我怕我会很伤心。”哄睡俩孩子,自己突然没了睡意,如果自己真的出发了,俩孩子在家该怎么办呢? 次日凌晨,再次接到护士长的电话,当看到手机屏幕的那一刻就意识到出发的事肯定是定了,但是没想到这么快,早晨七点必须到医院集合。早晨五点起床收拾行李,给孩子们做好饭,通知还在夜班奋战的老公。六点叫醒孩子:“孩子们,起床了,妈妈真的要出发了,起来陪妈妈吃顿早饭吧!”看着刚从睡梦中醒来就要哭出来的俩孩子,我故作轻松地说:“别哭,妈妈是去帮助别人,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快快回家陪孩子,你俩在家好好的,妈妈才能放心工作,早点打败病毒才能早点回家。”嘱咐姐姐要照顾好妹妹,便背起背包紧急到医院集合。院感的老师再一次给我们培训了穿脱防护服的流程及每个步骤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培训完毕我们几人一组互相练习并检查。至此,我真的成了要上战场的“大白”。 3月16日中午到达焦桥镇韩套村村民委员会,跟着当地工作人员简单吃了包方便面当午餐,便又踏上了下一站的路程,到达胜利社区。我们几人一组,按照培训的流程穿上防护服便开始了实战的第一战。当天风很大,桌子上的拭子随时被大风刮走,我们一边想办法护住它们一边以最快的速度为社区居民采集咽拭子。风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每采完一人进行手卫生时都感觉到刺骨的凉,但是我们并没有因为冷而放弃手卫生,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环境,我们都是最标准的“大白”。看到排队的居民,无论是坐在轮椅上头都抬不起来的90多岁的老大娘,还是大人抱着的两三岁的小孩子,大家都没有因为寒冷和大风而抱怨,而且非常配合,于是下意识地再加快自己的速度,希望他们能少吹点冷风。原来,自己还是一个暖心的“大白”。结束当天的工作后,我们到达焦桥镇社区办,食堂的阿姨给我们乘上热乎乎的稀饭,此时是一天中身体最热乎的时候,这碗热腾腾的稀饭让这个钢铁般坚强的“大白”变成了泪流满面的“大白”。 3月17日开始,我们转战并固定在黛溪办事处。每天早晨七点起床出发,到晚上七点半左右结束当天的工作,至此变成了糊涂的“大白”。每天对时间、地点、人物不再有清晰的概念,只知道闹钟响了,该起床出发了,听到这一队先暂停吃饭,就是午饭时间到了,长长的队伍不再有人,华灯初上便是一天的工作该结束了。我们的中午饭和晚饭没有固定的时间,都是看情况而定,中午饭一般是13:30甚至14:30左右,晚饭都是19:30以后。为了节约防护物资白天我们一滴水都不敢喝,为了使身体不垮掉,补足水分,晚上回到宾馆才是我们水自由的时候。连续一周多时间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没有累垮我们任何一个人,我们是打不倒的“大白”。 工作之余,感受最深的是邹平人民的热情,无论是社区工作人员还是志愿者,见到我们第一句话永远是“你们辛苦了!吃饭了吗?现在我们物资也比较匮乏,你们吃不好,委屈你们了!”我们总是淡然一笑:“我们不是来享受的,出发的那一刻就做好了长期战斗的准备,我们是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看到他们竖起的大拇指,自豪感油然而生。工作中,经常会有居民对我们说:“辛苦了!谢谢你!”志愿者也是经常询问我们:“有什么需要的,随时告诉我,我一定尽量给解决。”无论何时结束工作,一回到社区,工作人员立马一路小跑为我们送上盒饭,倒来热水。疫情无情,人间有爱,此时我是被满满感动的“大白”。 防护服里何曾不是谁的女儿,谁的妈妈,谁的妻子,又何曾不想现世安稳,居家陪陪家人。但是只要穿上这身衣服,无论男女、高矮、胖瘦,无论是否辛苦、劳累、疲惫,我们都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我们永远是战场上最耀眼的兵。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滨医附院医疗队。 新闻上看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山东工作组离邹返回,意味着邹平的疫情防控接近了尾声,我们的任务也接近了尾声,一想到要走竟然有些许不舍。最苦最累的时候没哭过;耳朵被磨掉一层皮时没哭过;想家想孩子时没哭过;生理期在寒风中战斗时没哭过,要走了竟然想哭。挥手告别,扬帆远航,忘不了的是曾在这片土地上战斗过。不忘初心,践行使命,深深沉淀的是经历过风雨之后的璀璨。 我们是会七十二变的“大白”,只要工作需要,只要祖国需要,我们永远是滨医附院应急医疗队里不变的“大白”。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收藏】 【推荐】 【关闭】 【返回顶部】 | |